2020年11月三级健康管理师《专业技能》模拟卷(二)

A.无内分泌疾病或较难找到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的肥胖症是单纯性肥胖
B.有其他慢性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肥胖症属于中度肥胖
C.对肥胖的干预程序:筛查和确诊肥胖患者确定管理级别、制订肥胖干预计划、执行干预计划、定时随访并进行效果评价
D.肥胖患者的常规管理干预方案只需要将体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强化管理干预方案需要通过综合干预方法和措施达到多方面干预目标
E.单纯性肥胖者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7%以上
C
A.控制煎炸食品摄入
B.保证充足睡眠
C.控制含糖饮料摄入
D.高强度运动减重
E.肥胖预防从儿童、青少年开始,长期坚持
D
A.基本信息
B.疾病预防
C.疾病管理
D.医疗服务
E.儿童保健
B
A.钢笔
B.圆珠笔
C.红色水笔
D.铅笔
E.毛笔
A
A.经济效益
B.行政效力
C.司法效力
D.法律效力
E.科学效力
D
A.父母
B.外祖父母
C.祖父母
D.姐妹
E.子女
D
A.35~36℃
B.36~37℃
C.36~38℃
D.35~37℃
E.37~38℃
B
A.90/60mmHg
B.120/80mmHg
C.130/90mmHg
D.140/80mmHg
E.140/90mmHg
B
A.<0.56mmol/L
B.0.56~1.7mmol/L
C.0.56~2.3mmol/L
D.1.7~2.3mmol/L
E.>1.7mmol/L
B
A.≥3.9mmol/L
B.3.9~6.1mmol/L
C.3.9~5.5mmoL/L
D.6.1~7.0mmol/L
E.≤7.0mmoL/L
B
A.<2.9mmol/L
B.<5.2mmol/L
C.2.9~5.2mmol/L
D.5.2~6.2mmo]/L
E.>6.2mmol/L
C
A.BMI
B.测量体脂率
C.测量腹壁厚度
D.目测
E.测量胸围
A
A.定期随访
B.组织胖友去火锅店聚餐交流
C.举办减肥讲座
D.争取家属配合
E.制订减肥计划
B
A.2kg、4kg
B.3b、5kg
C.5kg、10kg
D.10kg、15kg
E.15kg、20kg
C
A.臀部脂肪
B.腰部脂肪
C.腹部脂肪
D.胸部脂肪
E.腿部脂肪
C
A.97.5kcal
B.75.5kcal
C.113kcal
D.85.5kcal
E.103kcal
A.能了解医生的诊疗信息
B.能充分了解人群中存在的增加疾病发生或死亡概率的现患疾病
C.能充分了解机体内外存在的增加疾病发生和死亡概率的诱发因素
D.能充分了解机体内外存在的增加疾病发生或死亡概率的现患疾病
E.能充分了解人群中存在的增加疾病发生和死亡概率的诱发因素
A.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个性化、量化的评估结果,帮助个人认识自身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危害与发展趋势,指出个人应该努力改善的方向,帮助个人有的放矢地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B.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个人的健康改善
C.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个性化、量化的评估结果,帮助个人明确自己是否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D.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个性化、量化的评估结果,帮助个人了解当前健康状况,促使个人提高对疾病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改善自己的健康
E.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个性化、量化的评估结果,帮助个人明确自己是否患有特定疾病
A.健康风险评估能够区分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B.健康风险评估能够明确个人或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C.由于健康问题及危害因素是多重的,健康干预的内容和手段也是多方位的
D.健康风险评估能够区分高风险人群和一般危险人群
E.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作为疾病治疗依据
A.健康风险评估通过自身信息系统,收集、追踪和比较评价指标的变化,从而对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评价和修正
B.健康风险评估只能评价全体健康风险的变化,无法判断个体健康干预的效果
C.健康风险评估通过自身的信息系统,收集、追踪和比较评价指标的变化,从而对群体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评价和修正
D.健康风险评估只能评价风险的变化,无法判断干预的依从性
E.健康风险评估只能评价体格健康风险的变化,无法判断群体健康干预的效果
根据该受检者BMl值,判断其体重情况是
A.超重
B.严重肥胖
C.体重正常
D.肥胖
E.体重过低
根据我国成人血压标准,该受检者的血压属于
A.正常高值
B.高血压
C.高血压1级
D.正常血压
E.高血压2级
A.体内脂肪积聚过多
B.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
C.小儿肥胖症大多数属于继发性肥胖症
D.按身高测体重超过标准平均值20%
E.体重超过同年龄平均值两个标准差
A.65kg;22.5kg/m²
B.70kg;22.5kg/m²
C.75kg;26.5kg/m²
D.80kg;26.5kg/m²
E.60kg;28.5kg/m²
A.年龄、收缩压、BMl、总胆固醇、冠心病史、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吸烟
B.收缩压、BMl、总胆固醇、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吸烟
C.收缩压、BMl、总胆固醇、冠心病史、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吸烟
D.年龄、收缩压、BMl、总胆固醇、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吸烟
E.年龄、收缩压、BMl、总胆固醇、冠心病史、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吸烟、心电图检查
A.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期患病人数
B.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5年发病绝对风险
C.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10年发病绝对风险
D.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10年发病绝对风险
E.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期发病时间
A.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和临床干预后改变效果很小的因素
B.多次重复检测后结果仍然不改变的因素
C.不能确定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或者临床干预改变效果的因素
D.不能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或者临床干预改变的因素
E.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改变的因素
A.将连续5年的结果相加得到总分,即为绝对风险概率
B.将连续5年的结果相加得到总分。再根据总分查表得出相应的绝对风险的概率
C.将分值相加求和后即为相应的绝对风险的概率
D.将分值相加得到总分,再根据总分查表得出相应的绝对风险的概率
E.将分值相加求和并除以危险因素个数后即为相应的绝对风险的概率
A.最低风险是指同年龄组人群中,所有危险因素均在理想范围内时的风险值
B.在其他指标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患病风险就越高
C.该评估工具只能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D.平均风险是指被评估者多次评估结果的均值
E.该评估工具对男性和女性采用两个不同的评分表格
A.需要询问每天工作时做中等强度活动的时间
B.需要询问通常每天上下班步行时间
C.不需要询问每天坐着或靠着的时间
D.需要询问通常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的时间
E.需要询问通常每天进行剧烈运动健身和娱乐性体育活动的时间
A.甲醛、尼古丁、二氧化碳
B.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
C.焦油、尼古丁、二氧化碳
D.焦油、尼古丁、甲醛
E.甲醛、尼古丁、一氧化碳
A.限制吸烟和劝阻别人吸烟
B.拒吸第一支烟
C.使用5A戒烟法进行戒烟
D.研究和推广有效的戒烟方法和戒炬产品
E.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烟草危害知识
A.表中要求填写个人编码
B.用钢笔或水笔填写
C.数字或代码用罗马数字书写
D.数字填错时,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
E.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顺序填写
A.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B.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C.在信息清理后进行双备份
D.要保证信息档案的完整、安全、方便阅读
E.将清理后的信息保存在同一计算机的两个文件夹里
经过长期的吃动平衡,李先生的体重应该控制在
A.70kg以内
B.65kg以内
C.80kg以内
D.60kg以内
E.75kg以内
A.超重/肥胖
B.绝经
C.缺乏身体活动
D.咖啡过量
E.饮食中缺乏钙
A.个人基本信息调查表
B.生活方式调查表
C.健康体检表
D.门诊病历
E.糖尿病随访表
F.高血压随访表
G.吴先生父母身高、体重等信息
A.可促进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
B.是肥胖症的主要发病因素
C.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D.是哮喘发作的诱因
E.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
F.吸烟可导致肺癌
G.吸烟造成高脂血症
A.每天钠盐摄入量控制在10g以下
B.如有药物治疗,按时服用药物
C.限烟限酒
D.减轻体重
E.适合高强度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F.定期体检
G.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
A.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评价方法
B.健康年龄评估
C.生活质量评估
D.美国卡特中心的评价方法
E.Framingham冠心病风险评估模型
F.中国成年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
A.舒张压为85mmHg
B.舅舅有高血压病史
C.BMl为24kg/m²
D.每日饮酒量50ml,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E.长期高盐膳食者
F.糖尿病患者
A.连续测量血压7天
B.血压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95mmHg
C.推荐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D.去掉前后2天的血压值,仅计算5天的血压平均值
E.早晨、晚上各1次
F.自测血压可以排除白大褂高血压
A.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三组
B.分为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三组
C.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
D.分为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三组
E.分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三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F.分为低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四组(高血压再分三级)
A.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比例
B.高血压控制率
C.高血压治疗率
D.戒烟、增加体力活动的职工比例
E.全员预防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
F.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的知晓率
A.腰臀比=腰围/臀围
B.腰臀比=最窄部位的腰围/最窄部位的臀围
C.臀围是人体站立时水平方向的最大臀部周长
D.腰臀比男性<1.0、女生<0.85为正常
E.腰臀比男性>1.0、女性>0.85为腹型肥胖
F.腰臀比=最宽部位的腰围/最窄部位的臀围
G.臀围是人体站立时水平方向的最小臀部周长
A.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须终生坚持
B.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
C.鼓励摄入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
D.控制膳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
E.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不可急于求成
F.如有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应先减重,再治疗
G.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防止为关而臧肥的误区
A.是否帮助管理对象认清导致其自身超重或肥胖的原因
B.是否已列出可以减肥的方法
C.是否已经找到一个合适的减肥方法去尝试
D.评估已取得的短期减肥效果(1~3个月内BMl或腰围减少绝对值或相对值)
E.评估已取得的中长期减肥效果
F.在尝试一个减肥方法失败后能否改行另一个减肥方法
G.能否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以达到减肥目的、维持减肥成果
H.是否能利用管理对象身边的资源进行减肥
A.血糖
B.血压
C.血脂
D.糖化血红蛋白
E.尿微量白蛋白
F.心电图
G.尿常规
H.神经病变
I.视网膜检查
J.足部检查
.其他,如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颈动脉超声等
A.血糖
B.血压
C.血脂
D.糖化血红蛋白
E.尿微量白蛋白
F.心电图
G.尿常规
H.神经病变
I.视网膜检查
J.足部检查
.其他,如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颈动脉超声等
A.血糖
B.血压
C.血脂
D.糖化血红蛋白
E.尿微量白蛋白
F.心电图
G.尿常规
H.神经病变
I.视网膜检查
J.足部检查
.其他,如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颈动脉超声等
A.血糖
B.血压
C.血脂
D.糖化血红蛋白
E.尿微量白蛋白
F.心电图
G.尿常规
H.神经病变
I.视网膜检查
J.足部检查
.其他,如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颈动脉超声等
A.血糖
B.血压
C.血脂
D.糖化血红蛋白
E.尿微量白蛋白
F.心电图
G.尿常规
H.神经病变
I.视网膜检查
J.足部检查
.其他,如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颈动脉超声等
A.血糖
B.血压
C.血脂
D.糖化血红蛋白
E.尿微量白蛋白
F.心电图
G.尿常规
H.神经病变
I.视网膜检查
J.足部检查
.其他,如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颈动脉超声等
A.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B.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C.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D.夏季发病高于冬季
E.患病率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
F.患病率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G.女性患病率在更年期后低于男性
A.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盐的调味品的用量
B.使用低钠盐、低钠酱油或限盐酱油,少放味精
C.少吃酱菜、腌制食品及其他过成食品
D.少吃零食,学会看食品标签,拒绝高盐食品
E.大量使用含钾的烹调用盐
F.采取总量控制,使用限盐勺,按量放入菜肴